如何看待并保证装配式建筑中的灌浆技术
如何看待并保证装配式建筑中的灌浆技术?xml:namespace>
2018-03-29 中国建筑院校技术发展联盟
最近,网上有传某市暂停使用装配式建筑竖向受力构件,原因是浆锚连接灌浆密实度无法检测,见图
关于缘由
一是灌浆作业没有可靠的办法检测;
二是灌浆技术的耐久性有待时间证明。
笔者认为,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套筒灌浆技术,目前来说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,问世40年来,在世界范围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已有广泛的应用,包括高层、超高层建筑。图2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钢筋混凝土住宅——208米高的日本大阪北浜大厦,图3是203米高的钢筋混凝土住宅,都是用灌浆套筒连接的。
到目前为止,国外尚未出现因套筒灌浆技术不成熟造成的结构质量事故发生。用灌浆套筒技术建造的装配式建筑也经历了许多大地震的考验。
灌浆套筒技术不仅可用于竖向构件连接,也用于横向构件连接。日本鹿岛在赤坂建设的筒体结构办公楼的柱梁已经实现了零现浇,见图4。将灌浆套筒技术应用在梁与柱的连接节点,无后浇混凝土。该项目将套筒连接技术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日本对灌浆作业的操作人员和管理者都进行培训,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发证上岗。(图7是灌浆作业管理者上岗证)。
沈阳早期的装配式工程,灌浆工也是经过了严格培训后持证上岗的(见图8),并且,工人身份证等相关资料都要存档。
3. 对剪力墙分仓作业必须重视
剪力墙灌浆前的分仓及封堵是灌浆质量保证的关键工序,需要制定专项方案,严格按方案作业。
4.
灌浆作业的要点:· 灌浆料进场验收应符合《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》JGJ355-2015的规定。
· 灌浆前应检查套筒、预留孔的规格、位置、数量和深度。
· 灌浆料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计量灌浆料和水的用量,经搅拌均匀并测定其流动度满足要求后方可灌注。
· 灌浆前应对接缝周围采用专用封堵料进行封堵,柱子可采用木板条封堵,日本用得比较多的方式是用充气管封堵。
· 灌浆料拌合物应在灌浆料生产厂给出的时间内用完灌浆作业,且最长不宜超过30分钟。已经开始初凝的灌浆料不能使用。
· 灌浆作业应采取压浆法从下口灌注,当灌浆料从上口流出时应及时封堵出浆口。保持压力30秒后再封堵灌浆口。
· 冬季施工时环境温度应在5℃以上,并应对连接处采取加热保温措施,保证浆料在48h凝结硬化过程中连接部位温度不低于10℃。
· 灌浆后12h内不得使构件和灌浆层受到振动、碰撞。
· 灌浆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质量的检查记录,并按要求每工作班制作一组试件。
5.灌浆过程的
10个严禁:· 当钢筋无法插入套筒或浆锚孔时,严禁切割钢筋;
· 当钢筋无法插入套筒或浆锚孔时,严禁将钢筋烤软煨弯;
· 当连接钢筋深入套筒或浆锚孔的长度比允许误差还短时,严禁进行灌浆作业;
· 严禁错用灌浆料,将浆锚搭接灌浆料用于套筒灌浆;
· 严禁不按照说明书要求随意配置灌浆料;
· 严禁分仓或封堵座浆料挤紧套筒或浆锚孔;
· 当灌浆封堵漏气导致无法灌满套筒时,严禁从外面用浆料抹进浆孔应付,必须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浆料,重新进行封堵灌浆;
· 严禁灌浆料开始初凝后用水搅拌浆料继续使用;
· 严禁灌浆作业后在12小时内扰动连接构件。
6. 旁站监理与监控视频
灌浆施工作业过程要严格监控,要有监理旁站,最好现场有监控摄像头,有影像资料存档。
世界各国装配式建筑有很多成功成熟的经验,装配式建筑不是高难度高大上,笔者认为:技术比设备重要,管理比技术重要,有效的管理必须做好培训,做好过程控制。